<strike id="ags5b"></strike>

    <em id="ags5b"><acronym id="ags5b"></acronym></em>
    <li id="ags5b"><object id="ags5b"></object></li><button id="ags5b"><object id="ags5b"></object></button>
    <em id="ags5b"><object id="ags5b"></object></em>

    中國安全食品網> 聚焦> 瀏覽文章
    四個前所未有:食物系統發展面臨新機遇
    來源:中國安全食品網 2019/8/29 18:24:12

      近日,由國家衛健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19北京健康大會“食物系統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專題會議在北京舉辦。與會專家指出——四個前所未有:食物系統發展面臨新機遇

      (本報記者  王  薇)食物系統是指涉及生態、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巨大系統,是農林水產業、農業相關產業、加工制造業、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和消費聯合構成的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系統。在此次大會所設立的12個專題會議中,“食物系統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專題會議,受到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會場內座無虛席。此次專題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主持。與會專家與企業代表共議食物系統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

    2

      健康膳食和可持續生產
    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影響重大

      陳君石院士首先介紹了食品系統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背景和目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營養專家常素英作了“健康-膳食與可持續食品系統”的報告;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戰略研究室副主任郭燕枝研究員介紹了“中國食物系統與健康”;衛健委疾控局慢病與營養管理處主任科員段琳談了全社會共同努力,控制兒童肥胖流行。

      陳君石指出,食物系統的建立,涉及各方面、各領域,對營養和健康具有重大關系,同時能夠影響聯合國可持續目標的實現?!拔覀冃枰粋€健康的食物系統?!标惥赋?,要加強科普教育,告訴大家“吃飯不止是個人的事情,這一行為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關系很大?!?/p>

      常素英介紹了我國居民的健康營養狀況以及EAT-Lancet委員會摘要報告。她談到,與2010年相比,我國居民的慢病發生率進一步上升;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率高于亞洲平均值。同時,我國兒童的水果攝入量遠低于亞洲各國的平均攝入量;含糖飲料消費持續增加;在外就餐頻率增加。

      EAT-Lancet委員會摘要報告指出,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表明,膳食與人類健康與環境可持續性之間的聯系。最終消費(健康膳食)和生產(可持續糧食產業)這兩大因素,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可持續有著重大影響。從當前膳食轉向健康膳食,有望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益處,每年約防止1100萬例成人死亡。報告還提出了為實現健康膳食和可持續生產的五大策略。其中之一是把食品損失和浪費至少減少一半,向聯合國可持續目標看齊。

      為世界食物系統發展
    提供可借鑒模式

      郭燕枝在“中國食物系統與健康”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產品生產系統受到很多威脅?!艾F在亟須重新審視并高度重視中國的食物系統與健康?!惫嘀粲?。

      郭燕枝系統概括了近年來我國食物系統所取得的成就。一是食物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從糧食產量來看:自2005年來,中國糧食產量穩定增長;糧食總產連續11年超過5億噸;連續6年突破6億噸,綜合生產能力超過5.5億噸。其他食物產量也顯著增長。從食物質量來看,我國高度重視從田間到餐桌的食物系統安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逐年改善。二是食物生產條件持續改善??萍贾嗡斤@著增強,其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三是食物加工能力開創新局面。從加工布局來看,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斷提升。四是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推進;五是食物營養規劃及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郭燕枝用四個“前所未有”來形容新時期食物系統面臨的新機遇。一是經濟發展利好環境前所未有。國內生產總值從“十二五”初的54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二是食物系統發展的基礎前所未有。糧食產量基礎穩固,糧食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6%以上。三是居民食物營養改善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將有更多居民注重食物營養與健康。四是國家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前所未有。同時,郭燕枝也從中國食物生產與消費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居民食物消費與營養素攝入結構之間的不平衡以及中國食物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等多個角度分析了我國食物系統當前面臨的新挑戰。

      郭燕枝對我國食物系統充滿了期待。她談到,進入新時代,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食物系統發展需要著眼于滿足人民“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的新需求,在保證數量安全基礎上,將理念轉型、方式轉型、消費引導及法律體系建設等,作為中國食物系統中長期發展的重要任務。

      “食物生產方式要加快轉型?!惫嘀φf,過去,糧食短缺,農業主要盯產量,生產什么賣什么吃什么,賣不出去了國家兜底;現在,農業矛盾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在結構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一些大宗農產品總量過剩,庫存積壓嚴重。新時期,必須由過去“生產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產什么”轉變。

      加大科普
    推進食物系統建設

      此次會議還特別設置了對話環節。常素英、郭燕枝、段琳、中國農業科學院梅方權研究員、中國營養學會楊曉光研究員、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趙文華研究員、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總工程師牛興和及百事亞洲研發中心營養科學總監劉鋒參與討論。

      多次參與過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制定工作的梅方權表示,面對食物消費中存在的不可持續等問題,基于健康和營養等因素,迫切需要改變目前的食物系統。應清晰地認識到新的糧食安全與營養研究問題,共同建立新的食物與營養系統。新的第四部《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1—2035)》的研究編制工作即將啟動。啟動編制這部新綱要,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有力抓手,是指導食物營養發展工作連續性的重要舉措。

      多年來從事營養研究的楊曉光認為,要實現食物與營養的可持續發展,重要的是要踐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應大力倡導指南中提及的平衡膳食。

      趙文華則表示,如今,外出就餐頻率的提升,膳食結構的改變等等因素,給我國的營養監測工作帶來了挑戰。未來,要扎實做好營養監測工作,以支持食物系統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常素英則表示,未來,還需要衛生部門、食品部門聯手更多部門,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食物系統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

      牛興和談到,在國家有關營養與健康的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的大背景下,下一步,要加強“倒逼機制”,集中力量,讓行動落地;在產業方面,要落實有營養指導的生產。同時,建立產學研機制,讓成果真正落地。劉鋒認為,在推進食物系統與營養、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還要加強科普教育。


    文章點評
    關注我們
    综合久久久精品

    <strike id="ags5b"></strike>

    <em id="ags5b"><acronym id="ags5b"></acronym></em>
    <li id="ags5b"><object id="ags5b"></object></li><button id="ags5b"><object id="ags5b"></object></button>
    <em id="ags5b"><object id="ags5b"></objec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