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陳小明)“平原稻區一般采用渠道灌溉,由于不均勻沉降和年久失修,大部分渠道均存在漏水情況,使得作物的需水量得不到滿足,同時成片農田種植作物多,灌溉時往往‘眾口難調’。溫嶺實行的管道灌溉技術相對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不僅可以防止滲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還可以滿足不同農作物的需水量?!闭憬貛X市農業水利建設總站站長林軍波告訴記者。
2016年7月,為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著力破解農業生產用水瓶頸,保障農業生產能力,溫嶺市印發關于《溫嶺市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通知,以此作為推廣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指南,林軍波所提到的稻區管道灌溉即是其中的一項。
“渠道灌溉下,水稻吸收灌溉水利用率僅為50%左右,使用管道灌溉后,灌溉水利用系數可大幅提升到95%以上?!绷周姴ū硎?,稻區管道灌溉是將灌溉用水管道埋入地下70厘米以下,通過封閉管道內輸水,從水泵到田塊水龍頭,可以說是一滴也不漏,除了田塊的蒸發和一小部分的田間滲漏,剩下的都被作物吸收。
溫嶺當地居民親切地將管道灌溉的出水口稱為“水龍頭”,笑稱這是給水稻田裝上了“水龍頭”,喝上了“自來水”。
“每40畝左右配置一個出水井,2—3畝配置一個水龍頭?!绷周姴ū硎?,灌溉用水由出水口經管道輸送到各處,“水龍頭”遍布田間,方便了對農作物按片按田塊獨立灌溉。
“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對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需水曲線?!睖貛X市農業水利建設總站技術人員徐夏明向記者介紹,管道灌溉技術可以滿足同一作物的各個生長期的差異化需水量,與需水曲線吻合,也可以滿足成片農田不同作物的差異化需求。比如,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需要干干濕濕栽培以濕為主的間歇灌溉,促根系生長,促地上部地下部協調生長,如果沒有隨時可灌水的配套,水管理技術便難以落地。
此外,管道灌溉突破傳統渠道灌溉只能漫灌,噴滴灌只能微灌的這些局限性,現在微灌只需在管道灌溉的出水口接上管道與軟管即可進行灌溉,不必另行安裝水泵與主干管道,即節省又便利。對農作物而言,可以靈活應用漫灌、噴滴灌等方式,使作物布局有了很大靈活性。
溫嶺市新河鎮新聯村村長王德志深感管道灌溉方便了村民的農種,“管道深埋地下,這樣可以節約土地,便于農機進出,減少農機對農田設施的損壞;還很好地解決了‘插花田’灌水難的問題,旱作與水作都可以種植,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用水,方便又靈活?!?/p>
據悉,目前溫嶺市稻區管道灌溉實施已有8000余畝,該市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啟動箬橫、新河、澤國三鎮累計1.43萬畝農田的管道灌溉建設,已通過實施方案評審。